明朝第一才子解缙因何被“醉杀”?
查看28个回答
28人回答

解缙落得被“醉杀”的结局,主要是他自身的原因,那就是他在政治上极为幼稚。

朱元璋时代,解缙考中进士,意气风发,正欲大展宏图。此时的他,一身文人的傲骨,屡屡上书针砭朝政。甚至解缙还为李善长申辩,最终惹怒了朱元璋。虽然很欣赏解缙的才华,但是朱元璋也看到了他的年轻和政治上的不成熟。于是将解缙削职为民,赶回老家,并警示他要修身养性,十年后再起用他。

经历这一次失败的仕途之行,解缙开始发生转变,认为自己要适应官场,那就是逢迎上意。建文帝继位,解缙通过关系重新进入朝廷中枢,并升任内阁首辅。

很快,靖难之役发生,朱棣登上皇位。解缙选择背弃建文帝,归降朱棣,并一步步再次做到内阁首辅的高位。此时的解缙,已经没有了文人的傲骨和勇气,只是一个揣摩帝王心思的官僚,然而他在政治嗅觉和才能上,并没有什么长足的进步。

解缙最大的问题,就是愚蠢地参与到了太子争夺战中。朱高炽是朱棣长子,有点残疾;朱高煦雄壮英武,靖难之役立下大功。朱棣心里是偏向朱高煦的,可解缙给出的理由让朱棣改变了想法。解缙的理由是:朱高炽有个优秀的儿子,也就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。朱棣深以为然,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。大势已定,朱高炽亲自上门道谢,而朱高煦已将解缙视为仇寇。

如果解缙到此为止,也不会有后来的大祸临头,可惜他在太子之争中越陷越深,却浑然不知。

历代帝王都会玩弄权术搞所谓平衡,即便对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。例如李渊当年立李建成为太子,又将李世民封为秦王执掌兵权,都是为了自己帝位的稳固。只不过李渊没有掌握好,把自己的皇位给玩丢了。朱棣也是如此,朱高炽当上太子后,朱棣还是继续宠爱朱高煦,使得朱高煦许多方面十分僭越,甚至赶超了太子。解缙并没有看透朱棣的用意,就不识时务地跳了出来,上书朱棣说:“启争也,不可。”朱棣大怒,认为解缙在离间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兄弟之情,开始冷落解缙。

事情到了这一步,解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,依旧我行我素,一如既往。终于,朱棣不再容忍解缙,先贬他为广西布政司参议,后又将他赶到交趾(今越南)去督饷。

距离权利中心越走越远的解缙并没有死心,一次进京奏事的机会让他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。可惜的是,解缙再次犯下了难以挽回的错误。朱棣北征蒙古未归,解缙私自拜见太子朱高炽,被朱高煦告发。这一次,朱棣没有放过解缙,将他以“无人臣礼”之罪下狱。

五年后,朱棣无意中得知,解缙仍然关在狱中。于是,他对锦衣卫佥事纪纲说了短短几个字:“缙犹在耶?”这是非常明显的暗示,纪纲马上领会了朱棣的意思,那就是不能再让解缙活着。于是,纪纲在狱中灌醉了解缙,将他扔到雪中埋起来,解缙很快死去。

解缙对于朱棣,对于大明王朝,都是有功之人。他主持编纂的《永乐大典》,就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绩,为后世之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知识财富。

解缙之罪,罪不至死。只是,朱棣已不容他而已。然而,臣子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君王手中。朱棣的刻薄寡恩,决定了解缙必然不得善终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






2020年1月4日 23:41
查看更多评论